首页 > 品牌 > 文旅品牌 > 内容详情
揭阳古城

揭阳古城

所属分类:文旅品牌

品牌直达:揭阳古城.品牌.网络

品牌介绍


  丁氏光禄公祠
  丁日昌旧居也称丁府、丁氏光禄公祠,位于榕城区元鼎路,是近代洋务运动著名人物丁日昌所建。是清代洋务派实干家丁日昌在全国的旧居、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位于广东省揭阳市榕城区元鼎路,又称丁日昌府,始建于清光绪四年(1878年),是一个集祭祀、起居、藏书、教育于一体的综合功能建筑群。[/cp]丁日昌是清代洋务运动代表性人物之一,晚年寓居揭阳榕城,为纪念其父“光禄公”,于清光绪四年(公元1878年)兴建这座大型祠堂。整座建筑占地面积6100平方米,主体建筑坐北朝南,大门前原有主人官阶显赫象征的照壁、月池和旗杆夹。丁府正厅三进,正厅的两旁左右各有两条直巷护卫,每条直巷之内,又各有小院落四座,每座院落的木雕各有特色,争奇斗胜。丁府的建筑格局,按潮汕人说法,叫“百鸟朝凰”,共有九十九间半屋室之多,所谓半间,指丁府内有一处地下室。整体建筑规模宏大,布局实用大方,木雕精美且极具地方特色,保持了潮汕地区传统的建筑结构、材料和工艺特点,梁架、屋脊的彩绘和泥塑采用了一些西方建筑图案,其中西合璧的处理手法,开创了潮汕地区引用西方营造法式的先河,在潮汕地区建筑史上具代表意义和研究价值。 这座人尽皆知的近代建筑,时人称作“丁府”,文献载为“丁氏光禄公祠”。1998年经揭阳市人民政府批准,“丁府”辟为“丁日昌纪念馆”和市民俗文化博物馆,保存和展出一些关于丁日昌的生平、事迹的实物和照片。
  建筑结构
  大院前部的阳埕、方池、照壁等姑且勿论,从组群的中心部分先行说起。中心部分分为中路和东、西两路三组建筑。中路是三开间、三进深的祠堂,平面布局没有太多对传统的突破。只是后院中间盖顶,两边各留一个长方形天井,即所谓龙虎井,与一般祠堂这个部分中间为天井,两边为走廊,“阴阳”刚好相反(它自身的前天井也复如此),这就从视角上给人以变化的愉悦,再则是功能的需要。前厅是接客、议事之所,是人活动的地方,以“阳”的空间承纳;后寝是先人神灵栖居之处,以“阴”的方式处理,有利于神魂之安妥。显然,这么一种布局、结构,使之具有典范的风采。
  左右两侧为民居,分别有两条与祠堂山墙平行的通巷。靠近祠堂一巷,由三组共6座南北对向的小院组成。小院都是一厅两房两厢房的布局,也就是通常所说的“爬狮”(下山虎)。外侧一巷,则由一排6座“爬狮”向内构成。这样的布局,既对称,又变化;既严谨,又自由。而通风、采光等各得其所。所以可以说,这种建筑布局,是科学的,同时又是艺术的,有着哲学的精神,又有实用的空间,集潮汕传统民居布局之大成。
  在整个建筑组群的前埕,左右各有一座“爬狮”,称东、西斋。潮汕地区的传统大院,这两个地方通常做成排屋,供守护、勤杂人员居住。丁氏做成小院,为的是给后代提供读书场所。显示了丁日昌其人对于环境学是心领神会的,与一般的地主老财不是一样的见识。
  建筑价值 丁家大院是近代洋务运动着名人物丁日昌于1878年所建,于是于艺术价值、科学价值之外还有了一份历史价值。


1 2 3 4 5 6 7 8 9