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 品牌 > 文旅品牌 > 内容详情
揭阳古城

揭阳古城

所属分类:文旅品牌

品牌直达:揭阳古城.品牌.网络

品牌介绍


  进贤门
  进贤门是全国的城门、城楼、亭台三合一的单体建筑,是揭阳古城的标志性建筑,距今已有400年左右的历史。2016年1月,广东省政府批准并公布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。 进贤门的建设与揭阳文化的兴衰有着密切的关系,进贤门因通抵学宫,有增进贤士之意,故名“进贤门”。揭阳虽地处南蛮之地,但却有“海滨邹鲁”之美誉,自南宋置县以来,科举蝉联,乡贤滚滚相望,揭阳通过科举考试而获得进士的有一百多人。为了使这个地方文运连旺不衰,明代天启元年(1621),时任知县曾应瑞应乡贤郭之奇、黄奇遇的请求,在古榕城的北门和东门之间增辟了进贤门。
  增辟进贤门对揭阳的影响很大,一是改变城池格局,一般城池只开东西南北四个城门,揭阳县城还增辟了一个进贤门,共有五个城门;二是形成独特习俗,每每有新任县官进城,就必须由进贤门进入衙署,表示招纳贤能,本县官员与府城联系,也必须路经此门出入,而且已经成了定俗;三是组成揭阳八景,明清时期,进贤门城楼是县治制高点,城楼成为击柝施更的场所,每当残月西斜,晨曦初露,角号随风飘送,驱散星月,迎来朝阳,其景色组成了揭阳八景之一的“谯楼晓角”;四是收到实际效果,开辟进贤门真正收到“增进贤士”的效果,重辟进贤门七年后,也就是崇祯元年(1628),全潮汕中进士人数有七人,史称“戊辰七贤”,揭阳就有郭之奇、黄奇遇、宋兆禴、辜朝荐四人,史称“戊辰四俊”,前所未有。自清代以来,揭阳县人才济济,名贤辈出,进贤门的开辟功不可没。
  进贤门的历史令人称奇,而它的建筑特色也令人称赞。进贤门是全国一座由城门、城楼、亭台三合一组成的单体建筑,下层为瓮城门,中层为城楼,上层为琉璃亭。以进贤门为基座,基座由花岗岩石砌筑,坐西向东,高20米,宽19米,瓮门深8米。分上下两部分,下为石筑城门,基座上是两层带瓦顶的门楼,门楼通高16.77米,纯杉木结构。城楼主题占地面积166平方米。首层内部是三进五间结构,为方形楼阁,南、北两侧各有一门亭,屋面四周起翘。上层为八角亭阁,屋面是八角攒尖琉璃顶。整个建筑古朴大方,是粤东古城门建筑中的佼佼者。明清时为击析施更场所,每当晨曦初现,报晓号声随风悠荡,驱散朝雾,迎来霞晖,声闻全城,自有一番韵味。昔日有“谯楼晓角”之称,列为揭阳古八景之一。
  早年间揭阳的地方官赴任都要从进贤门走过,然后去拜学宫,拜城隍,然后才去上任,以取个好意头。而揭阳人男女嫁娶、学生升学或做生意,都要到进贤门“兜一圈”,意头是“妻贤子惠、学子高中和生意兴隆”,这个习俗至今还保持着。


1 2 3 4 5 6 7 8 9